在2025年“国际博物馆日”来临之际,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雷带会计2403 、2404两个班级100余名学生走进扬州双博馆,以千年文物为教材,以历史展厅为课堂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
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“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”,扬州双博馆作为展示扬州千年文脉的核心窗口,以其“雕版印刷”与“城市历史”双主题展馆,成为学生实践的鲜活课堂。

同学们按序参观了广陵潮—扬州城市故事厅,从春秋邗城到明清商贸鼎盛,通过八百多件文物与数字化展陈,直观感受扬州作为运河枢纽的经济繁荣与治理智慧。在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,同学们通过雕版选材、刻字、印刷等工艺流程的互动体验,领悟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“匠人精神”,感受技术革新对知识传播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。
双博馆的镇馆之宝“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”引发了同学们热议。这件国宝级文物通体蓝釉,白龙纹饰栩栩如生,被誉为“元代瓷器巅峰之作”。王雷老师结合龙纹梅瓶从民间传家宝到博物馆珍藏,以及历经战乱、地震仍然保存完好的传奇经历,围绕“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”,与在场同学共同探讨了“以现代管理思维守护历史财富”等文化主题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推动高质量发展,文化是重要支点”。本次扬州双博馆的思政实践活动,不仅是一场探寻历史根脉、激活文化认同的 “寻根” 之旅,更对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了践行“两个结合”、以守正创新姿态适应社会快速变化有着重要意义。未来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耕思政课教学改革,以更富创新性与感染力的教学方式,引领青年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汲取智慧力量,让思政课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“金课”。
(作者:王雷)